首页

生态环境部政策研究中心高级顾问胡涛研究员一行做客商学大讲堂

来源: 文图:韩晓东;审核:徐锡清 发布时间: 2022-10-05 点击量:

9月27日下午,“商学大讲堂”学术讲座在商学院116东方厅举行。生态环境部政策研究中心高级顾问胡涛研究员、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高级环境与社会发展专家石正方博士、上市公司世纪星源独立董事邹蓝研究员一行,应邀作题为“减排非碳温室气体,争取多重协同效益”的学术讲座。江南大学校长助理张光生教授以及来自商学院、食品学院、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教生80余人参加。本次讲座由商学院党委书记徐锡清主持。

校长助理张光生致辞,代表江南大学欢迎主讲嘉宾的莅临。他简要介绍学校发展历程,以“吃喝穿用美”简单通俗的描述,介绍了江南大学的王牌专业与研究领域,向大家展现了“轻工特色,江南文化”的校园特色。

胡涛研究员作为本次的主讲嘉宾,围绕全球气候变化的世界背景,提出经济要发展、更要可持续发展,以“trend-why-how-do”的思路展开。首先,他进行了双碳的形势分析,介绍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详细概念和丰富内涵,提出美国在高能耗的情况下仍然能保持二氧化碳的低排放是因为其高技术产业的转移,而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如今面对的难题是不仅要达到碳减排的目的,而且不能对核心技术有所放松,需将其牢牢抓在手中。其次,他围绕“为什么要减排非碳温室气体”,从外因和内因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从外因上来看,国际对中国的碳减排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减碳也要减少甲烷等排放,以及为了克服国际贸易壁垒,发展我国经济,碳排放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从内因上来看,发展碳排放有利于中国CCUS技术、碳捕获、碳利用等技术的发展利用,而且碳减排具备明显的协同效益。再次,他指出中国该如何去进行碳减排,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阶段目标。既借鉴欧美的成功经验,通过财政补贴激励,资源再利用,HCFC制冷剂替代等途径,又要与中国实践相结合,鼓励各省建立自愿减排市场等方式实现资源再利用。最后,他回答了如何去做的问题。他指出在农业减排中,可以收集有机废弃物,发酵之后再利用,替代化肥,吸收二氧化碳,提高资源利用率,达到减排甲烷和二氧化碳的目的,实现“提高资源利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能源安全,促进乡村振兴”的多重协同效益。

邹蓝研究员借全球五次产业转移的现实背景,从污染转移的角度解释了欧美国家环保建设的内在机制,并提出“碳减排”“碳中和”是基本生活保障下的锦上添花。环保重要,但是激进环保不理会现实要不得。我国因为制造业相对发达,风能太阳能装备业发展快,风能和太阳能装机容量扩展迅速,储能技术也在较快推进。因而推进环保和促进发展能相对并行不悖。

石正方博士就ESG和绿色金融和发展做了简短演讲。他提出,如今的发展是以“人”为核心的,强调“人”的概念,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人”开始越来越关注一些之前未关注的课题,环境污染便是其中的重中之重,绿色金融的概念便是从中衍生,发展成“绿债、蓝债(海洋环保)、可持续发展债”等形式,并提出以后需要关注的问题是企业的收入分配问题。

最后,围绕三位专家的主讲内容,参会师生纷纷提问并参与交流讨论。徐锡清在主持讲话时,对三位主讲嘉宾的莅临与分享深表感谢。本次讲座围绕着环境与经济的话题,诠释了协同效益的深度内涵,实现了跨学科的深度交流,启发参会师生思考“全球人类面对的问题与专业学习应如何结合落实”的问题。

徐锡清主持讲座

张光生致辞

胡涛作学术讲座

邹蓝作学术讲座

石正方作演讲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