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南大学商学院“e路向新”调研团开展援疆助农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来源:商学院 文:段玉晓、娅库提罕乃姆·乌布力喀斯木;图:开比努尔·艾则孜、江一禧;审核:徐静 发布时间: 2020-08-20 点击量: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为助力决胜脱贫攻坚,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江南大学商学院“e路向新”援疆扶贫专题调研团在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刘勇博士和辅导员王璁老师的指导下深入新疆策勒县和伊宁县两地,开展“决胜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援疆扶贫专题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对扶贫党员、高校教师和企业职员等采访,感知新疆扶贫工作现状,分别从“校”“企”角度提出新思、进行实践,以实际行动助力脱贫攻坚。

扶贫现状初探索

8月4日,调研团队灵活采用“云采访”形式,视频连线了新疆策勒县托万阿其玛村驻村扶贫干部崔瑞,听取来自基础扶贫最前线的真实声音。

托万阿其玛村目前虽已顺利脱贫,“产业补贴项目扶持效果不明显、不持久”是当地面临的最大困难。此外,畜牧与种植补贴政策依赖性强,以长远的目光来看,不利于脱贫工作的开展。崔瑞强调:“国家扶贫项目主要以‘输血’为主,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当地更强的‘造血’能力。提高当地脱贫自立性是接下来的工作重点。”

8月6日,调研团队克服疫情防控工作的困难,连线到了新疆伊宁县尤喀克塔木村驻村扶贫干部祖丽米热木。据她介绍,尤喀克塔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77户1135人,截止2019年已实现全部脱贫。回顾这些年的扶贫工作,祖丽米热木说“打赢脱贫攻坚战,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要通过扶‘智’与扶‘志’让懒人变积极,不能助长‘等靠要’思想,实现扶贫工作中的‘人和’至关重要。”

“造血”脱贫双视角

8月8日,调研团通过视频连线采访了多年从事“内陆省区对口援疆”研究的江南大学商学院曹炳汝教授,邀请他从理论研究角度对贫困地区“造血”脱贫问题发表看法。“贫困地区应因地制宜,结合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努力实践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比如,团队本次的调研地之一的伊宁县,可以凭借其丰富的矿产资源,在州政府的带动作用下,发展煤炭深加工行业。”在谈及产业扶贫的“造血”能力时,曹教授这样告诉团队成员。

第二天,调研团电话连线了新疆沙漠枣业有限公司销售人员杨金光先生,在实业实践带动脱贫方面展开深入的交流。他向我们介绍,公司以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特色红枣产品为主营产品,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农田管理和销售产生了很大影响,故公司尝试直播带货方式推销产品。但由于农副产品市场价格较为透明,销售收益不佳,他表示,希望未来新型线上销售模式能起到品牌宣传作用,提高销售业绩,助力当地消费扶贫。

扶“智”扶“志”两手抓

为助力新疆扶贫扶“智”扶“志”工作,8月13日,调研团连线采访了新疆时速科教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时培才先生,深入了解校企合作对教育扶贫工作的影响。

新疆时速科教用品有限公司是伊犁州一家集学生服装、工装生成、开发、加工为一体的现代化服装企业。从时培才先生那里了解到,自2012年起公司与伊犁当地职高开展校企合作,为学校学生提供在校实习机会,弥补当地高校师资力量不足的缺陷。时培才说:“当学校特色与企业业务相合,当地人才和资源都能得到充分利用,才能实现校企合作、互利互惠。”

扶贫先扶智,教育当先行。为促进民族团结和谐,推动民族教育发展,调研团策划发起搭建育人桥梁,以支部共建结对形式,向新源县中学发起“思源”育人合作计划,旨在启迪新疆青年学子,立志报考内地大学享受更丰富的教育资源。努力引导时代青年积极参与西部计划等志愿活动,回疆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守土有责,战“疫”有为。疫情防控特殊时期,江南大学商院学子立足商科专业,创新暑期社会实践开展思路,努力延伸探知社会经济发展的敏锐触角,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探究经济发展良策,以实际行动为援疆扶贫伟大事业贡献炽热的青春力量。

曹炳汝教授等人参观霍城县薰衣草产业加工过程

崔瑞等驻村扶贫干部日常工作研讨会

团队合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