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网站首页> 新闻动态> 正文

教育部门户网专题报道我校定点帮扶工作

来源:教育部门户网 文:贾蓉、杨兵;审核:陈琳 发布日期:2022-03-16

【教育部门户网3月10日】3月10日,教育部门户网首页新闻栏目以“江南大学‘五个坚持’助力定点帮扶县乡村振兴”为题,报道了我校定点帮扶工作。全文如下:

江南大学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按照教育部相关工作安排,以教育帮扶为根本、产业帮扶为基础、文化帮扶为依托、消费帮扶为支撑、社会帮扶为补充,持续推进定点帮扶工作,助力贵州省从江县乡村全面振兴。

坚持教育为本,赋能乡村振兴。积极对接筹款20余万元,建设改造从江县上歹小学、独洞小学等学校教学楼、足球场。组织法学院、人文学院等支教团赴从江乡村学校开展助学支教,总服务时长56天,受益中小学生780人次。实施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发挥人文学院学科优势,大力推广普通话,编撰《普通话推广手册》,开展普通话培训和水平测试。运用线下和线上相结合、来校学习和送教入县相结合的方式,统筹服务做好从江县基层干部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工作,组织从江县中小学校长能力与素养提升培训班,帮助学员提升在规划学校发展、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与素养。举办贵州纺织非遗服饰工艺设计研修班、非遗工坊刺绣技术骨干培训班,为非遗文化产业、刺绣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坚持科技赋能,带动产业升级。推动江南大学—从江技术转移分中心建设,带动更多科研成果优先在当地实施转化。引入相关企业资源,联合贵州中医药大学帮助从江企业对药食同源、健康保健等产品进行深加工与新品开发。开展博士科技服务团实践活动,为从江产业发展规划提供决策咨询和服务支持。组建独洞乡村振兴设计课题组,联合西南财经大学开展专题研究和专项设计,形成《独洞“设计介入乡村振兴”建设方案》。依托当地人才和资源发展内生性产业,大力扶持碧根果、姜黄、重楼等高附加值中草药材种植。组建生产合作社,拓宽销售渠道,促进农副产品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吸纳农民本地就业。加强农技人才队伍建设,帮助培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坚持文化搭台,增添振兴活力。推动江南大学—从江非遗文化传承促进中心新一轮建设,打造“非遗+旅游”发展新模式,擦亮从江文化名片,助力文创旅游产业繁荣。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开展以“侗族大歌志”为主要内容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推广活动,协调从江文化馆有关专家为侗歌作转译及乐谱标注。组织外国语学院师生团队将记述“人类非遗侗族大歌”的79万字《侗族大歌志》翻译成英文,助力推广“非遗”传统文化。发起成立苗族音乐传习社,动员苗族歌师利用周末时间教授小学生唱苗歌、弹奏“牛腿琴”。推动民族文化活动进入20所学校,支持藤编、造纸、刺绣、丝瓜鞋垫等传统手工艺传承。组织举办上歹村首届民歌节,发动苗族群众开展“唱支山歌给党听”,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坚持消费带动,夯实工作基础。将购买从江农副产品纳入学校物资采购“一揽子计划”,坚持“以购代捐”,采购从江等地农副产品234万余元,帮助销售675万余元。通过网络销售平台、直播带货平台等多渠道引导动员师生购买从江等地农副产品,通过消费支持当地农副产业发展和农民群众增收。协助完善农副产品销售网站,使用好现有“扶贫832”“e帮扶”等网络销售平台,及时发布产品信息、铺开销售网络。鼓励学校大学科技园园区企业按照品质要求前往从江开展百香果、菌菇等深加工或定制化生产,并统一采购深加工产品。发动合作企业购买从江等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小麦、大米等农产品。

坚持社会参与,汇聚帮扶合力。发挥校友会凝聚号召作用,组织大湾区有关校友会赴从江开展组团式调研合作,共谋可持续发展之路,共同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协同中国贸促会、广东佛山南海区人民政府达成三方组团帮扶共识,积极拓展合作空间与内容,推动帮扶工作从“独立团”向“集团军”转变。依托资产管理经营公司等,引进无偿帮扶资金232万元。联系校友企业购买从江农产品100万元,发动校友为从江募集打米机、榨油机、包装机等机械设备,支持乡村农业发展。多方联系、积极推介,吸引无锡企业到从江投资兴业,带动当地就业和群众增收。

本文来源于:教育部门户网http://www.moe.gov.cn/

原文链接: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192/s133/s185/202203/t20220310_605960.html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16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910600

服务邮箱:kongxn@jiangnan.edu.c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