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新校地合作机制,深化育人成效,探索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新思路、新模式,江南大学食品学院与清华大学乡村振兴福鼎站联合开展专项合作行动,助力当地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2年8月,食品学院16名师生赶赴福鼎市嵛山岛,推动特色文创食品商业落地、海产加工方案技术升级,助力乡村产业多维立体发展。
打造特色品牌 文创食品落地销售
为响应当地政府“打造地方特色品牌、传扬嵛山文化价值”的号召,江南大学食品学子与清华大学福鼎支队强强联合,历经三年实地考察、市场调研、方案设计和商业试点,正式推进“福瑶一口酥、嵛山海贝、芋泥白茶礼饼”三款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和对外销售。
通过召开新产品的试吃品评会,与会者对产品及后续开发方向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这在很大程度上为我们拓宽了研发的思路”,实践团成员表示,他们还将不断改进,使产品更符合广大消费者的口味与喜好,同时探索可持续的落地发展模式。
此外,实践团还将福鼎特产及当下食品行业发展趋势相结合,通过研发赋能、体验赋能,创新性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品质,力求进一步打响福鼎市及嵛山岛地域品牌知名度,提升当地原生态产品的商业附加值,为百姓创造更大的收益。
助力产业升级 海产加工全新设计
向海而生,因海而兴,拥海而强。虾皮、紫菜、丁香鱼干等作为嵛山岛主要的加工类商品,是该岛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为解决当地干制海产品存储时间短、放置易变色等问题,实践团成员展开实地调研,基本掌握了东角村、芦竹村虾皮厂原材料收获量大小、设备加工能力等情况,对加工厂的痛点需求也有了更加客观、详细的了解。“虾皮是季节性产品,我们的原料质量非常好,但是产品放一两天之后就坏了,没法卖了。”东角村加工厂许老板如是说。
基于调研访谈结果,团队发现:当地加工厂直接用纸箱包装产品的方式容易导致产品受潮,从而引起腐坏。因此,实践团提出改进包装的建议,同时根据加工厂的硬件设施,设计了以“保质保期”为主要目标的海产加工技术方案,希望能够协助加工厂进行合法合规改造,推动海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该地加工厂的设备条件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如果能有效延长这些优良产品的保质期,那么当地的渔民们就能够打开更多的销路。”调研组组长陈诺表示。
除此之外,成员们还设计了三款能够在家加工的海鲜产品,为渔民们保存新鲜海产品提供了更多可能。
产创融合发展 打造乡村振兴名片
实践出真知,躬行有灼见。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食品学子立足海岛生态优势,将中央精神与地方实际相结合,积极探索符合当地特点的发展路径和方法策略,着力破解乡村振兴中的重难点问题。团队也将继续发挥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智慧优势,为嵛山岛的多元业态发展提供科学建议,为推动实现产业升级贡献青春力量。
食品学院师生与福鼎市烘焙领军企业克莉丝麦进行产品合作洽谈
福鼎市食品企业克莉丝麦、清华大学乡村振兴福鼎支队、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师生合影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食品科技全国行团队在嵛山岛东角村进行海产品加工调研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食品科技全国行团队为嵛山岛当地居民设计的海产品加工方案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食品科技全国行团队与嵛山岛居民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