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学工动态 创新创业 物联学子

物联网工程学院“常州三杰”薪火志愿团开展“立足七五盛世,传承三杰火炬”红色专项实践活动

编辑:曾磊 时间:2024-07-10 点击数:来源:物联网工程学院 文、图:文:赵晋明、邱煜博、左维 图:曲天一、蒋艺宁 审核:孔丽丹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近日,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瞿秋白特称团支部”组建“薪火志愿团”,奔赴常州三杰纪念馆开展了为期七天的“立足七五盛世,传承三杰火炬”红色专项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勇担传承红色文化的历史使命,通过担任场馆志愿讲解员、红色文化调研者、“红领巾讲解员”培训师,讲好红色故事、弘扬红色文化、传递红色火炬,将“用心输入”和“有效输出”并举,以青年特有的方式进行了一次跨越时空的“信仰对话”,体验了一次受益匪浅的实践之行。

“声”入人心:志愿讲解,红色故事的新演绎。“讲解是链接观众与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很规范又很生动,有高度也接地气,有历史细节又饱含情感共鸣。”实践团成员们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场馆讲解员,在常州三杰馆老师的专业培训下,聚焦语音面貌、讲解体态、知识储备、内容深度等多个方面下苦功、出真功、练硬功。按照“熟、炼、析、审”的工作流程,实践团成员以出色的表现通过了纪念馆志愿讲解员考核,拿到了“上岗证”。

“这张照片是拍摄于中山公园的凉亭里,是瞿秋白人生中最后一张照片,神色从容,最后一边唱着《国际歌》一遍走向刑场罗汉岭。”在实践团成员绘声绘色地讲解中,还原了峥嵘岁月中的重要场景,刻画出革命先烈舍生忘死的英雄群像,串联起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的光辉历程,总是让很多参观者意犹未尽、若有所思。他们认真面对每一场讲解,用心对待每一名观众,详细回答每一个提问,这支穿着红马甲的00后志愿讲解员队伍成为常州三杰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作为一名新时代大学生,我有责任、有义务去传播红色故事、传递红色精神,每一次志愿讲解都是坚定信仰的过程。”实践团成员曲天一有感而发道。

“研”途探新:主题调研,红色文化的时代回响。“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在实践过程中,实践团成员立足常州三杰纪念馆进行学习考察与采访调研,开展《新媒体背景下红色文化传播调研》,分析红色文化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背景下面临的新机遇和挑战,挖掘红色文化在政治、文化、经济、教育等方面的内在价值,围绕传播主体、内容、载体、受众与效果五个维度探寻红色文化传播的有效路径。

实践团成员分为文献调研、实地调研、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四个组,大家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在社会实践期间,以纪念馆为主阵地,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分时段、分区域进行问卷发放活动。面对实践团成员填写问卷邀请,参观游客与当地群众们积极参与、配合。在热切交流、畅谈想法、听取建议中,受感染的不仅是实践团成员,也引发参与群众对红色文化传承的思考和认同。“调查研究既要发现问题,更要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期待大家能够扎实做好调查研究的‘后半篇文章’,能够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注入新的活力。”常州三杰纪念馆的新媒体负责人单韵祎说道。

“红”动未来:红领巾活动,红色基因的薪火相传。“新时代,少先队要高举队旗跟党走,传承红色基因。”实践团积极协同常州三杰纪念馆,面向常州市各所学校百余名少先队员开展2024年暑期“红领巾讲解员”专题集训活动。红色场馆内,一幅幅“大手”牵“小手”的温馨画面,定格了红色薪火代代相传的动人瞬间。

在实践团成员的带领下,少先队员们佩戴鲜艳的红领巾,凝视着张太雷的半身像和“谋将来永远幸福”红色箴言,心中油然升起对革命先烈的无限敬仰。通过沉浸式地参与《一封家书》微课堂、信仰阶梯下“红领带”系挂仪式、“红领巾讲解员”实操培训等环节,不仅让少先队员们深刻体会到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更激发他们作为新时代少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一次很难忘的经历!我要把听到的、看到的、学到的都带回学校,讲给老师同学们听、讲给爸爸妈妈听。大哥哥、大姐姐是我们的榜样,我也要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做有意义的事,成为有用的人。”来自常州武进区人民路小学的沈柏辰同学分享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今年,已是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瞿秋白特称团支部”通过“老带新”“传帮带”的方式,连续四年接力走进常州三杰纪念馆开展红色专项社会实践。下一阶段,“常州三杰薪火志愿团”将继续做红色基因坚定传播者、红色精神忠实传播者、做红色风尚有力引领者,继续书写红色新篇章,努力让红色春风吹拂入千家万户!

开展志愿讲解

主题调研

“红领巾讲解员”专题集训活动(一)

“红领巾讲解员”专题集训活动(二)

活动合影

关闭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182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910633

服务邮箱:iot@jiangnan.edu.cn

  • 江南大学微信订阅号

  • 物联网工程学院订阅号

  • e江南订阅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