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思洋 特约通讯员 蔡锦山
近年来,无锡市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从完善机制、丰富课程、强化师资等方面系统开展改革创新——
“大中小学怎样把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入思政课?”“课程如何设计,如何吸引学生?”“怎样在教学层面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11月15日,无锡市全体思政课教师“云端”参与了一场特殊的“同备一堂课”活动。宜兴市实验小学等3所学校的思政课教师围绕“以人民为中心”这一主题呈现不同学段的课堂教学,现场专家、学者、教师代表以讲座、论坛沙龙等形式讨论交流,为无锡大中小学如何讲深、讲透、讲活新时代思政课提供了思路。
“一体化”是无锡市近年来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发展的“关键词”。“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为我们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方向路径。”无锡市教育局局长宋新春表示,该市各地各校将紧紧抓住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教师队伍“主力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快构建“纵横贯通、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育人格局。
强引领、重协作,统筹推进打造品牌
2020年10月,无锡市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吸收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无锡市第一中学、无锡市江南中学、江苏省无锡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为首批成员校,先试先行。为了让建设成果辐射更多师生,2021年,《关于深入推进无锡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出台,联盟成员学校增至29所,进一步打通区域与校际壁垒。联盟集聚成员校优质资源,科学谋划、精心部署各学段思政课教学工作,在课程教材、教育教学、师资队伍等各个方面系统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
每学期,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都会组织大学生走进当地中小学思政课堂进行实地观摩。不同学段的学生有什么特点,授课重点是什么……学生们带着思考和中小学教师一起在课堂上查找问题、研究讨论。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唐忠宝介绍说,学院专门成立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中心,利用学科优势,针对课程内容、受众情况、师资队伍、教学方法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目前,中心正在筹备专门指导教材,希望可以为各学段教师提供教学思路,更好地指导一体化建设工作的开展。”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的协同推进让师生有了更多共学、共研、共教的机会。“思政教育的沟通不再局限于横向的高中之间,打通了学段之间的壁垒,有助于教师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学习情况,开设契合他们需求、有质量的思政课。”首批联盟成员校、无锡市第一中学校长朱晴怡表示,学校的思政教育有了更立体的教育教学环境,在思政教师专业发展、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等方面都有所获益。
据了解,目前无锡市正积极筹建思政课一体化网络平台。未来将通过定期推送微党课、思政微课、微政事、微故事等思想政治教育专题,打通线上教学资源壁垒,打造无锡思政育人品牌,逐步形成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新格局。
破边界、深融入,探寻大思政“金课”密码
无锡师范附属小学组织红领巾学习小队走进红色场馆、社区、军营,在开展劳动实践、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增强协作精神,培养责任意识;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学生在对当地蓝藻治理情况进行考察研究的过程中提升科学素养,增强生态文明意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无锡学校引导学生走出校园,把“思政小课堂”搬进了“社会大课堂”。
“我们坚持以开门办思政的形式,调动各种社会资源推动无锡‘大思政课’建设。”采访中,无锡市教育局德育处负责人告诉记者,各校积极实施思政“行走课堂”,鼓励学生在“行走”中认识社会、锤炼意志,共征集“行走的思政课”线路137条,已有教学展示课89节。除了与红色资源、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展互嵌式教学外,教师们还在各类学科教学中积极融入思政元素,帮助学生在学科融合的思想盛宴中“滋养”健全人格,促进自我健康成长。
今年10月,无锡市尚贤万科小学党支部书记高颖菁为部分在校师生讲授了爱国主义思政课。课上,她讲述了多名英雄的爱国故事,并鼓励学生认真学习,为祖国、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该校校长周一斐介绍说,学校去年加入了一体化建设联盟,如今正积极探索思政课改革创新,使思政教育成为学校立德树人的鲜亮底色。
书记带头讲好思政“第一课”也是无锡思政课程体系的重要一环。去年4月至5月,无锡市教育局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大中小学党组织书记同上一堂优质思政课,呈现百位书记“讲百年党史,传红色基因”的生动样态。同时,各校积极组织骨干人员讲好思政“家常课”,学生讲好思政“思悟课”,家长定期讲好思政“延伸课”,专家智库讲好思政“引领课”,努力形成100位校长、100位书记、100位思政教师、100位班主任、100位社会人士同上优质思政课的良好局面。
今年5月,无锡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金课”展评,截至目前,共征集思政课466节,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突出讲透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打造了100节政治站位高、思想立意明,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思政“金课”。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思政教研员顾润生说:“展评带动了各校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模式、优化课程内容,通过专家评、课堂展,思政课程的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得到了全面提升。”
提师能、修师德,厚植思政教师队伍底蕴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初高中学段思政课教材中均有体现的重要内容,如何把握不同学段的教学重点?怎样有效利用初高中学段衔接的紧密性,将其转变为提升课堂教学实效的增长点?在今年全国两会落幕后,无锡市第一中学和江南中学共同举办的一场初高中“同课异构”研讨活动中,教师们纷纷给出了答案。
江南中学通过“模拟提案”活动,让学生以“舒适”的视角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真实感受民主就在身边;无锡一中则以《民法典》为主线,通过设计3个议学活动,带领学生深入理解民主集中制,感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两节公开课的集中展评激发了与会教师对教学思路和课堂设计的热烈讨论。“初中要重体验、重认知,高中要重学理、重思辨。”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师在深入交流和讨论中达成共识,“要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立足整体,将各阶段课程理念、教学特点与学生特点、成长规律紧密结合,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求思政课教师具备一体化的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无锡市教科院思政课教研员季敏霞介绍说,自无锡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以来,这种跨学段的创新研讨机制已成为常态。为了帮助思政课教师不断提高专业素养水平,提升课堂教学能力,除了组织不同学段教师围绕同一主题开展“面对面”“手拉手”备课、磨课和研课活动之外,各地各校还以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为引领,通过定期研讨、校际交流等活动,多渠道推进思政课教师素养提升培训工程,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胜任力,带动青年教师专业升级。
“思政课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传递信仰。”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侯勇告诉记者,该院每年都会组织教师深入基层、走近群众,开展立体化的“田野上的党史课”,进行体验式、互动式教学,在实践中锤炼党性、坚定信仰,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科学性。
据了解,为推动全市思政课教师夯实理论基础,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讲好思政课的底气,无锡市教育系统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列入全市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布局,列为教育行政部门工作的重点任务,通过开设“铸魂课”“溯源课”“修身课”等三大系列政治素养课,强化思政教师政治底蕴,努力“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无锡市委教育工委书记范良表示,“我们将积极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用好思政大教材,努力发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接续育人’作用,为大中小学生打好精神底色,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原文链接:
http://m.epaper.jsenews.com/index.php/home/article/index/appkey/298/date/2022-12-09/page/1290440/aid/7205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