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十四个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了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古语云: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前记
父亲常说:“不去经历你永远不会懂得教育的可贵”。
父亲出生在1958年,他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但他说他还小,所以没有评论的话语权。成长的过程无非是挨饿、干活、上学。是的,没错,父亲比较幸运,从小念书。
“附近村里只有一所小学,每天上半天课,干半天活,老师们多数是村里人,学历都不高”父亲说,“有些外地来的老师课还没上完,就被带走批斗了”。那些年,教师社会地位很低。
在爷爷的鞭策下,“是真的鞭策,很疼”父亲说,他读完了小学、初中、高中,回到村里成为了一名老师。“你爷爷讲,咱们家出关前都是教书先生,但没办法,为了不挨饿,就要走,就要种地干活”。父亲话语中的爷爷似乎满目遗憾。
1977年,恢复高考,父亲辞职。父亲说:“我没考上,希望你们好好学”。
1985年,耕耘在一线的老师们迎来了中国首个教师节。
在我出生时,父亲已为他的孩子们创造了比较好的生活条件。
我是一名90后,遇到的最大困难可能就是小时候没吃到想吃的糖、长大后没找到心仪的男朋友,其他对于我而言,似乎,得到的很容易。
我们这一代,生活的无风无浪。
1998年,还是一名小学生的我,最期盼每周五下午最后两节活动课劳技老师带着做手工,当时的自己满脸仰望。
初中的四年,从好奇英语老师在一体机上涂颜色、划重点到惊奇老师们上班机器打卡,慢慢的,习以为常。
技术,已然一步步的走进我们,改变着我们的课堂。不变的,是内心里对老师的喜爱,对教师职业的尊敬。
2008年,即将结束高中波澜不惊的三年生活,填报志愿时我选择了师范专业。
从大学到研究生,开始着手规划自己的未来,成为一名老师,是我一直没有改变的初衷。
很幸运,毕业后我进入到了江大工作,这是新的开始,也是对我学生生涯表现的一种肯定。
从校门再进校门,我还是我,我已然不是我。从学生成为一名高校教师,面临很多问题。如何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如何尽快适应大学工作的需要、如何实现角色转变、如何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是当时的我要去解开的未知命题。
2018年,成为一名高校教师两年,岗位上还年轻的我,付出了很多、学到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
有些命题已经解开!有些命题未来会解开!而有些命题,可能需要用我的整个教师生涯去不断探索。
现在的我,享受着教师光环下的瞩目与荣誉,也在自己的肩上背起了一名教师的责任。以真心换真心,收获的是满满的成就感。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教师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尊敬的职业。
我是一名90后,也是一名高校教师,我很自豪,父亲也很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