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的高校应有一流的管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逐步深入和“双一流”建设的不断推进,高校内部治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通过优化内部治理,要逐步构建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学生、管理和服务人员、社会各界等各方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激发办学活力,提升管理效能,为学校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一、现代大学制度与党的建设学校以《江南大学章程》为统领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与国内一流大学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下一阶段,要不断加强党的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要进一步完善学校现代大学制度,理顺大学内部关系,建立稳定的市校合作共建机制,充分释放发展活力。
以《江南大学章程》为统领,强化依法治校理念,构建涵盖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具体制度相互支撑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理顺学校内部治理关系,落实师生主体地位,激发学校发展活力。
以教授治学为根本,深化学术治理体系改革,完善学术治理运行体系。立足学科特点加强基层学术组织建设,健全学术委员会组织架构,推动部门学术治理工作逐步规范化、精细化和制度化。
加强重大合作项目以及地方服务与合作部门干部力量,探索完善市校合作机制,落实市校十三五共建项目,加快构建一体两翼办学格局。
严格落实党委主体责任,突出“主业主抓”导向,确立“主角主演”意识,强化“主体主动”担当,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在推进学校事业发展中的政治核心作用。
二、任期目标管理2002年我校开始实施首轮目标责任制,至今已实施六轮。任期目标管理作为最具特色的一项内部管理制度,已被写入学校章程,成为引领全校教职工的思想共识,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抓手。
但是当前内部目标管理的引领作用、推动作用、激励作用存在弱化现象。下一阶段,要不断优化和完善任期目标责任制,推动任期目标管理由宏观要求转向主动谋划、数量指标转向质量追求、独立达标转向协同创新、业绩提高转向能力提升、对标考核转向对比/对标结合型考核和第三方评价,进一步发挥任期目标责任制在学校新一轮发展中的作用。
一是关注任期目标的精准制定、实施,破解制约学院发展核心问题的情况;二是引进第三方评估,全面客观评价学院在任期中的进步度;三是注重过程考核与目标考核相结合;四是注重对学院主动谋划、组织学院发展的考核;五是增加对学院投入产出比的计算,全方位考察学院贡献率。
三、内部管理制度2016年,学校发布《江南大学规章制度制定与管理办法(试行)》,首次以制度的形式对规章制度和规范性文件进行管理。学校分别于2009年和2017年开展了较大规模的“废改立”工作。截至2018年底,共发布文件915份,废止360份。
下一阶段,要以《江南大学章程》为统领逐步构建根本制度功能稳定、基本制度体系完备、具体制度配套的校内规章制度体系,完善制度管理机制,做好制度合法性审查和制度质量评估。
一是不断提高规章制度制定水平,着重加大对规章制度内容的合法性审查力度。二是探索建立规章制度建设长效机制,编制标准化制度目录,制定规章制度“废改立”清单;建立规章制度管理机制,实现从制度编制→执行→评估→修订的闭环管理体系。三是建立学校现行规章制度检索平台,实现动态管理,为师生查阅和使用提供便利。四是进一步规范委员会(领导小组)的运行机制,切实发挥其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四、预算绩效管理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必然要求,要把调结构、提效益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教育财务工作的主要方向。
下一阶段,要通过构建预算管理相关主体共同治理架构,按照细化量化、可比可测、动态完善的思路,组织建立并不断调整完善绩效指标评价体系,逐步实现大数据决策分析、信息共享的功能。
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财务绩效管理体系。强化“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意识;制定有针对性、可操作的绩效管理体系,解决敞口预算带来的问题。完善预算调控方案和执行监管机制。加强政策宣传和引导,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强化项目管理,保障重点、合理配置、杜绝浪费。按照“谁支出,谁负责”的原则,完善项目管理方式,聚合资金,保障重点项目;学校将对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开展“双监控”工作。加强预算绩效评价。建立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政策调整的挂钩机制。
五、机关作风与能力建设机关作风建设依托党支部条线和部门内勤条线“两个抓手”积极推进机关作风建设,目前还存在学习研究能力不足、谋划执行能力较为欠缺、业务服务能力仍需提高、工作创新能力有待加强等问题。
下一阶段,要着力强化干部能力培养,进一步振奋干事创业的精神,营造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工作环境,打造上下左右协调配合一盘棋的工作格局。
整合校内研究力量,建立学校智库,为学校的快速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完善管理干部考核,实施动态调整,形成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管理干部考核机制。深化干部能力培养,拓宽锻炼渠道,加大年轻干部培养力度,推进干部队伍年轻化。强化加大对业务工作信息的分析研究力度,进一步提升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