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是学校事业发展的龙头,“211工程”建设开启了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征程,一流学科建设更是我们当前必须牢牢把握的又一重大机遇。
近年来,学校秉承“选择性卓越”的学科建设理念,建立了良好的学科生态环境。建有6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以及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2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建有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学科4个,“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学科3个。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中,2个学科位列A+,1个学科A-。在ESI全球影响评价排行榜上,学校6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其中农业科学跻身前0.5‰。
但更要看到,当前学校学科发展不平衡现象突出,高峰高原学科与平原学科并存,一级博士学科数量偏少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学校发展。如何让高峰高原学科扩大优势,优势更优,遇强恒强;发展中的学科通过局部突破带动整体提升,形成亮点,彰显特色?要解决问题,必须与时俱进,每个学科依据自身定位与目标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
一是深入推进一流学科建设计划,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建设“轻工底蕴、江南风格、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学科,实现学科优势持续领先。
二是推进实施学科提升进位计划,重视差异化的发展路径,进行分类指导建设,院院有任务,人人有目标。设立世界一流学科培育项目、一级博士学科培育项目、学科排名提升建设项目、ESI前1%学科培育项目等寻求重点突破,带动学科水平整体提升。
三是继续实施人文社科繁荣计划,在梳理总结《江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计划(2011-2020)》实施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制订并实施新一轮《繁荣计划》,提升高水平学术成果数量,加快智库体系建设进程,实现文科实力再上台阶。
四是制订实施新兴交叉学科发展计划,结合宜兴、江阴新校区建设,整合资源,适时开展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的学科专业布局调整,推动跨学科交叉研究与协同创新建设,培育和发展前沿交叉学科,抢抓新兴学科历史机遇。
“行百里者半九十”,学校将继续紧密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战略定位与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目标,加强学科统筹规划,实施系列学科重点发展计划,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学科优势特色,优化学科生态环境,促进更多高峰高原学科涌现,不断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实现内涵式发展,带动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