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江南视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视点>>江南视点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发布日期:2019-04-17 来源: 戴月波

大学文化既是一所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中积淀下来的精神、制度、物质等方面的共同价值与行为规范,也是大学始终坚守的精神家园和个性本色,更是改革发展创新的思想基石和前进动力。

通过国内外大学文化建设的比较研究,反思我校文化建设现状,存在如下缺失:长期规划与顶层设计不够;大学精神与校史校情系统研究不够;在文化品牌建设方面的持续性不够;有影响力的校园文化建设典型偏少。

未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价值依归,以“文化铸校”作为战略导向,以“江南风格”为核心指引,重视传承、坚持创新、加强传播,建设师生普遍认同、自觉践行、传播有力、切实服务师生成长发展的“江南文化”。

具体来说,要重点建设“江南系列”七大工程:

问道江南———校园文化研究工程挖掘、凝练全体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增进江南文化认同。做好校史校情文化研究。开展“江南风格”大讨论,系统推进校风、教风、学风等精神内核的凝练与弘扬。做好学科特色文化研究。探寻“一流学科”文化内核,推进“一院一品”文化项目建设,加强学院文化与学校文化互动。做好教育教学文化研究。以师德文化为核心,引导广大教师回归潜心育人本分,实现师生“高频互动”良好局面。

样范江南———典型示范培育工程培育楷模人物。办好“致知·致行·致远”优秀大学生颁奖典礼,开展“感动江南”人物评选活动,鼓励师生争先创优。建设标杆集体。创建“全国文明校园”,继续实施“特称团支部”等红色文化育人项目,加强“班团一体化”建设。打造示范项目。持续推进“启拓教学”实践项目;进一步探索拓展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覆盖面;大力塑造教育部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宝哥说”文化育人品牌。

美盛江南———文化精品繁荣工程依托种类多元、特色鲜明的文化精品项目,多渠道、多形式、多载体繁荣校园文化,丰富校园生活。坚持线上线下融合。线下培育开发音乐、舞蹈、美术、摄影等系列美育课程,组建丝竹民乐团;线上建设美育网络课堂,制作“慕课”课程。坚持课内课外融合。推进实施“高雅艺术鉴赏”行动、“书香校园”建设、“传统文化”进校园。坚持德育美育融合。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推进实施“校园原创文化精品培育”计划。

尚行江南———成长实践服务工程以敏行力行的价值传递,求真务实的行为倡导,劳动教育的平台建设,助推学生成长成才。加强学术情怀培育。依托各类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提升学生学科运用与科研探索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学习、渴望知识的学术追求。丰富社会生活实践。培养终身健身意识与能力,推进体育精神建设;优化勤工助学模式,加强劳育建设;深化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引导学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文创江南———文化名片升级工程完善校院两级标识体系。进一步完善包括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在内的形象识别系统,规范基础静态符号与动态运用。深化校园特色标志建设。打造太湖神鼋吉祥物卡通形象品牌,形成富有趣味、喜闻乐见的系列文创作品。制作校园原创宣传作品。拍摄以《你好:江南》《创·江南》《家·江南》《最·江南》等系列原创视频为主体的宣传作品。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合作。以“一带一路”高校食品教育科技联盟等为依托,推动精品文化项目出境交流。

视窗江南———校园景观建设工程开发校园环境的隐性文化功能,“让校园建筑会说话,让校园景观讲故事”。江南大学坐落在美丽的蠡湖畔,与长广溪湿地连为一体,有独特优美的外环境;校内河湖穿行、书香林荫,具备塑造成为国家级景区的基本条件。建设以江南博物馆为核心的文化展馆群。收藏展陈最具江南文化特色和文化价值的珍品,建成中国大学中最具江南风格的文化传播中心,江南地域中最具学府气质的艺术共享空间。

全 媒 江南———传播矩阵发展工程实施“新媒体矩阵发展计划”。建强学校新媒体联盟,打造学生学习生活主题新媒体、大学生自媒体互动社区、新媒体文化作品资源库等系列阵地。推进“互联网+文化校园”建设。建立以“E江南”为龙头的校园网站集群,建成一批网络名站名栏;优化网络文化发展环境,培育遴选优秀网络文化工作室。构建“主流媒体战略合作联盟”。建立健全新闻发布机制,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国家级主流媒体建立紧密的合作联盟;加强校园网络安全和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优化网络舆情监控和引导机制。增强网络时代传播场域的适应性,讲述江南好故事,传播江南好声音。

校园文化建设还需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文化建设协同保障体系。一是形成学校党政齐抓共管,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宣传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全校师生积极参与的大文化建设工作新格局;二是完善文化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工作机制,逐步建立院级校园文化建设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三是健全基层单位优秀文化建设成果遴选培育机制,建立优秀网络文化激励机制,设立校园文化建设专项保障经费。

阅读() (编辑:宣传部)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