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日报10月30日】四年累计99个项目在锡落地,在无锡的科创“森林”中,有一支特殊的力量,来自江南大学历届校友及师生团队。自2021年首届江南大学校友创新创业大赛举办以来,一批又一批“天下江南人”返锡留锡创新创业,随之带来大量科技含量高、技术壁垒高、与我市产业匹配度高的科创“种子”项目。四年来,历届大赛构筑起一片集“政府引领、高校智核、园区沃土、资本驱动”于一体的创新服务高地,培育出一支饱含“江大基因”的科创生力军。
招引技术“黑马”,江大科创种子扎根无锡
“用一度电应该承担多少碳排放?”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实际回答起来却十分困难。“在目前普遍采用的电力间接排放核算系统之下,存在着计量时空颗粒度较粗、交易电量碳排放责任不明等问题,尤其是现在新能源接入比例越来越高,电力系统碳计量的时空分辨率急需进一步提升。”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教授周尧介绍,随着欧盟通过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碳关税”正式生效,出口企业需要向欧盟提供碳排放数据,摆在大量出口企业面前的是一场“绿色大考”。目前我国部分行业尚无成熟的碳足迹核算标准与方法研究,其碳足迹数据基本是空白,这将对产品销售与出口带来巨大挑战。
在近期举行的第四届江南大学校友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现场,周尧团队带来的“电力系统碳计量技术及碳表系统”项目,针对这一紧迫性挑战给出了解决方案。据介绍,团队研发的电力系统碳计量产品基于电力系统碳排放分析与优化理论,为世界首创,已获授权发明专利5项,还斩获了一项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已形成全球领先的电力系统碳计量知识产权布局。该产品是目前市场上唯一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也是当下国内唯一被欧盟认可的电力系统碳计量产品。
“目前全球约70%的碳排放来自能源部门,而电力是能源部门中碳排放占比最高的单一行业。准确、全面的碳排放计量与核算是电力能源系统低碳转型的基础。”周尧告诉记者,团队研发的产品已在江苏分别开展了市级和省级电力系统的用户用电碳计量示范工程,能够得到“分钟级”和“区县级”用电碳排放因子,实现电力用户的实时、精准碳计量。
这一国内市场上“独一无二”的产品拥有巨大的先发优势,周尧团队收到了多个城市抛出的“橄榄枝”,而无锡自然也希望能够留住这匹“黑马”。第四届江南大学校友创新创业大赛上,该项目获得总决赛第一名,地方政府拿出了最高的留才诚意,招引企业落地。目前,周尧团队已在锡成立江苏清碳数能科技有限公司,成为我市科创“森林”中一颗新的“种子”。
据统计,四年来,江南大学校友创新创业大赛累计吸引1200余个校友项目参赛,其中有99个高价值项目扎根无锡,在这片科创热土上奋力成长。
赋能初创团队,让大步迈进更有“底气”
四年来,江南大学校友创新创业大赛的足迹遍布长三角、珠三角、东北的20余个城市,带回了一大批校友创新创业项目。优质潜力项目带来了,要怎样提高这些项目的转化率、落地率、成功率?大赛为人才团队提供产融对接、项目孵化、产品推荐、产业链协作等全方位落地对接服务,助力他们在锡快速成长。历届项目中,有20多个项目获批市级、区级高层次人才政策,5个项目在落户当年即获得天使投资总计近5000万元。
今年年初,一家全球新能源龙头企业与一家初创企业的牵手成为国内新能源行业内热议的话题。两家企业都来自我市,前者是拥有全国首条钠离子电池柔性量产线的盘古新能源,后者则是成立才两年的钠科能源。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在钠离子电池及关键材料的开发及产业化方面开展深度战略合作,并明确了未来三年不低于3000吨的供销计划。
斩获千吨级大单的钠科能源,正是从江南大学校友创新创业大赛走出的一家企业。今年7月,钠科能源成功完成Pre-A轮数千万元融资,用于千吨级量产线的建设及研发能力的进一步提升,该量产线预计将于今年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在此轮融资之前,拥有大赛获奖“背书”的钠科能源,在落户我市的当年就拿到了无锡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的投资,助力其建起了百吨级高性能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工程试验中心。
钠科能源大步迈进的成长路线,背后是资本赋能的托举之力。除钠科能源以外,高量工业、裕稻科技、氢芯时代新能源等大赛获奖初创团队也在落地无锡的当年就获得了天使投资,给他们成长的步伐注入底气。
据了解,市天使基金还专门与滨湖区鼎祺母基金联合社会化基金公司中肃资本等设立了一支专门面向江南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投资基金。江南大学校友创新创业大赛的多个获奖项目就得到了这支江南大学成果转化基金的投资助力。基金管理团队还在不断储备新的优质项目作为培育和投资对象,同时通过投后管理,为已投企业提供产业链资源、经营策略等多方面的支持。
厚植创新“苗圃”,打造成长之路第一站
值得注意的是,清碳数能、钠科能源、高量工业等大赛中产生的无锡科技企业界“新秀”,成长的“首站”都在江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由江南大学校友创新创业大赛引进无锡的项目,大多也落地在这个园区。作为我市建立时间最早的国家大学科技园,20多年来,园区孵化培育了1000多家科技型企业,包括戴可思生物等12家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可以说是一块高产的创新“苗圃”。
高量工业就是“苗圃”中的一颗创新“种子”。高量工业的核心产品“智喷”高性能边缘计算机,将AI高性能计算技术与工业喷墨印刷技术深度融合,可让工业打印设备节省30%—40%的人力。从江南大学校友创新创业大赛中脱颖而出后,高量工业顺利落地无锡,入驻江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每次我们有什么需求找园区负责人,他们总是以最快速度提供帮助,即使超出能力范围,也会帮着我们一起想办法。”董事长王涛对园区的悉心呵护非常感动。关怀服务是一方面,企业发展初期,资金是最大难题。王涛告诉记者,落地无锡后,他先后获得了滨湖区“滨湖之光”创业领军人才项目资助和创投机构的天使轮融资,正是这些资金支撑企业快速运转、持续升级。
上月,全省首张“一址两用”食品生产许可证落户江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由江苏省首批概念验证中心之一“江南大学生命健康概念验证中心”孵化培育的无锡威尔森淀粉工业有限公司获得“研发+生产”一体化运作食品生产许可证。这意味着,原本只能进行食品研发的实验室研发中心,可以直接从事食品生产,实现了食品研发、食品生产“一址两用”。
这对于园区现有大量在孵企业来说也是一大利好。“在前沿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过程中,资本在不确定技术是否可转化前不会贸然行动。获得独立生产能力和许可的实验室能让更多科研成果被发现,再通过概念验证避免成果盲目冲向市场。”园区总经理李博说,目前园区在孵企业200余家,生命健康概念验证中心像“筛子”一样精挑细选出有望成功实现产业化的技术成果,也及时筛掉了难以市场化的“概念”,在食品生物科技型企业中试到成果转化应用及市场化的关键阶段,无锡走在了前列。
随着概念验证中心落地,江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起了一条贯穿“成果挖掘—概念验证—企业孵化—资本驱动—产业加速”全链条的硬科技成果转化培育体系,未来将有更多创新“种子”在这里长成参天大树。
本文来源:无锡日报http://szb.wxrb.com/layout/202410/30/node_A01.html
原文链接:http://szb.wxrb.com/content/202410/30/content_182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