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社交平台中表达欲十分旺盛———拥有蓬勃的表达欲是一件好事,能源源不断地收到各种新奇而又细碎的想法,不断有新鲜事物出现在视线中。于是乎,不停地接受信息,顺便制造信息,忙得不亦乐乎,却难以真的理清自己的思绪。
专注变成了现代社会中的一种稀缺资源,很难静下心来阅读、写作和学习,陷入于各种主流媒体中,不断在各类app中寻找娱乐刺激,等到大脑几乎被垃圾填满之后,才猛然惊醒。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死屋手记》中写:把所有经济上的满足都给予他,让他除了睡觉、吃蛋糕和为延长世界历史而忧虑之外,无所事事;把地球上的所有财富都用来满足他,让他沐浴在幸福之中,直至头发根,最终,这个漂浮在幸福表面的小水泡会和在水面上的一样,破裂掉。
放在现在,这段话可以改为:把所有会产生愉悦和刺激的感受都给予他,让他除了感到兴奋和刺激、不断分泌多巴胺和为度过无聊时光而频繁挥动手指外,什么也不用做;把地球上的所有信息都输入到他的大脑中,让他困于自我的桎梏中,直至生命的尽头。
由于接近社交网络变得越发容易,社交上瘾似乎无法避免,尽管有些时候也只是随手翻阅别人的生活,但难免在心中激起滔天大浪。社交平台里展示的那一部分生活,总是最美好的一部分,但看者有心,往往会造成一种错觉,觉得生活的本质就是“绚丽”的。像是偶有机会才能登上舞台的独角戏演员,几束聚光灯打下来,就欣喜若狂。对掌声和外界的赞美无比上瘾,但是却悄悄错过了自己真实得生活。
我们在填满空闲时间这件事上如此擅长,走路时要听音乐,吃饭时要看小说,偶尔的空闲也要用来逛逛微博,就连微信消息的小红点、朋友圈点赞的对话框都是专注力分散的源头。
造成的后果是,注意力逐渐消失,大脑中却堆满了各式各样的“新鲜感”,却没有更多的机会好好钻研,也失去了力气好好经营自己的生活。
无聊大概是现代人亲手给自己锻造的炼狱。
单细胞生物靠环境给予的刺激觉知自身的存在,人其实也是这样的。日子过的清汤寡水才刻意去给自己找觉知,在看不清、听不明、五官闭塞时才开始刻意去进行思考。
可是何必呢?生活不该被套上种种枷锁,无聊就放纵自己虚度时光。并没有虚假存在的观众来欣赏你的生活,而你作为观众喜欢的也只是一个可以无限联想的幻影。没有人真的对你感兴趣,因为无聊而获得的那些信息,也并不是你真正所感兴趣的。摆脱这些枷锁,才能拥有更多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