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研究中心

“互联网+教育”研究基地主任陈明选教授在西南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做学术报告

发布时间: 2021-06-02 来源:

531日下午3点,“互联网+教育”研究基地主任陈明选教授受邀在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做学术报告。在西南大学举办的学术五月文化节系列学术讲座第九讲暨敷荣学术论坛上,陈明选教授做了主题为智能时代教学范式的转型与重构的学术报告。学术报告由西南大学教育技术学院院长刘革平教授主持。

1陈明选教授在西南大学做学术报告

2陈明选教授讲座受到师生欢迎

陈教授首先论述了智能时代背景下智能技术对人类活动,尤其是对教学活动产生的影响,提出传统的教学范式难以适应智能时代的教学需求,教学范式亟待转型与重构。随后,陈教授从以下四个方面阐释智能时代如何实现教学范式转型。

第一,在智能时代,我们的教育目标需要重新定位,需要围绕核心素养,培育学生的终身发展力。从人类发展史来看,决定个体是否强大的关键因素不断变化。智能时代,身体、知识的重要程度下降,核心素养、深度学习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成为决定个体强弱的关键因素。在此背景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使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应转变传统教学中以知识为中心的目标导向,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第二,为了培养学生的终身发展力,我们的教学价值观念需要转型,即教学的终极目的是要促进学习者的深度理解,培养高阶思维能力。核心素养强调解决真实复杂问题所需具备的知识技能、思维能力和价值品格,深度理解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解决问题促进学习者思考与理解相关知识技能。从二者的关系来看,深度理解是对核心素养实施过程的阐释,二者都以发展高阶思维能力为目标。智能时代,应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实现深度理解。

3陈明选教授讲座过程

第三,在智能时代,教师需要进行基于互联网思维再造学与教模式,促进多维融合互动,对话探究分享。回溯国内外教学范式发展历程,可发现学界多关注艺术范式、科学范式、系统范式、技能范式和反思范式,教学内容、师生角色、教学形式和教学评价都发生过一定转型。智能时代,受开放、平等、协作、共享的互联网思维影响,教学范式正不断向多维互动、协作探究的对话生成范式转变,实现在探究、对话中生成。

第四,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我们需要运用智能技术实现因材施教即精准分析诊断,个性推荐反馈。借助大数据和学习分析技术,教师能够通过教育测评多维数据评估学生理解深度,通过反馈信息优化教学设计,实现个性化资源推送。智能时代,智能技术为因材施教提供可能,促进教师从群体性教学向个性化教学转型。

4讲座中的师生交流

讲座最后,学部师生围绕智能时代的教学评价、数据驱动教学决策、教师数字素养和江苏互联网+教育优秀案例等话题,积极与陈教授交流。在陈教授一一解答师生提出的问题后。此次学术报告收到了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讲座在刘革平教授的总结和师生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