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6日,江南大学江苏“互联网+教育”研究基地主任、江南大学教育学院陈明选教授受邀在“京杭50+教育发展论坛”上做了《智能时代教学范式的转型与重构》的学术报报告。该报告由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李艳教授主持,来自全国教育技术学的约百余名专家和学者在线参与聆听。
在学术报告中,陈教授首先论述了智能时代背景下智能技术对人类活动,尤其是对教学活动产生的影响,提出传统的教学范式难以适应智能时代的教学需求,教学范式亟待转型与重构。随后,陈教授从以下四个方面阐释智能时代如何实现教学范式转型。
第一,教育目标的重新定位:围绕核心素养,培养终身发展能力。陈教授指出应围绕核心素养,培养终身发展能力。核心素养是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情境时,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观念、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关键技能、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因此,课程目标、内容和方式也需要进行重构。
图1陈明选教授讲座PPT截图1
第二,教学价值观念的转型:促进深度理解,培养高阶思维能力。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深度理解。浅层学习是以机械重复孤立信息为导向,而深度学习是一种问题牵引,以理解为导向、以理解深度为表征的学习,旨在追求高阶思维能力的养成。下图是陈教授团队所研究的理解五层次模型:
图2陈明选教授讲座PPT截图2
第三,基于互联网思维再造学与教模式:多维融合互动,对话探究分享。教学需要拥抱、匹配互联网的特质,从独立走向群学、协作、分享,建立学习共同体。智能时代人人皆可为师,互动才能创造价值。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是深度学习的重要手段。教育是一个观察、发现、思考、体验和领悟的过程。课前围绕问题探究-课中讨论分享-课后反思拓展。陈教授指出,课程内容需从知识结构变为问题结构,也就是要顺延问题牵引、任务驱动、互动生成、过程评价、环境支持的路径变革课程教学方式。
图3陈明选教授讲座PPT截图3
第四,运用智能技术实现因材施教:精准分析诊断,个性推荐反馈。所谓的精准教学,重要的是对学生问题的诊断要精准,学习资源的推送要精准,教师的教学设计要精准。但目前在做的还是初级阶段,需要我们的老师、教学设计者不断地去研究。
面对智能时代的挑战,教学范式的转型与重构既是时代呼唤,也是教学系统不断适应社会变迁的必然反应。对于教学范式的讨论将是一个永不停止的过程。在智能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过程中不断促进人的和谐发展是教育的根本宗旨。在学术报告的最后,陈明选教授深入浅出的回答了在线听众的问题,并就报告内容进行了热烈讨论。
图4“京杭50+教育发展论坛”海报
“京杭50+教育发展学术论坛”是为了进一步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远景目标,建设新时代教育强国,以立德树人为鲜明导向,充分发挥互联网支持下的协同育人机制而设立。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科学教育研究院、联合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与浙江省教育学会共同主办,浙江大学附属中学承办,并由远程教育杂志社、浙江教育报社、教育技术自留地等多家媒体联合支持。论坛从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启幕,于9月10日(中国教师节)落帷。在这一时间段内,论坛每周五晚7点邀请国内著名教育技术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分享学术前沿与智慧,推动学术对话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