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为了解、学习和宣传乡村振兴政策,展现乡村振兴成果,激发师生投身乡村振兴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7月26-31日,江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鼋梦’乡村振兴实践团”在学院分团委书记孟召双的带领下赴皖西乡镇,与政府、村镇干部及村民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实践活动。实践团依据裕安-霍山-金寨路线前行,深入张畈乡、梅山镇、下符桥镇、青山乡芮草洼村、固镇镇苏小店村、磨子潭镇堆谷山村等地进行实地调研,走访农户84户,发放并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00份,总行程逾850公里。
文化植根:参观革命旧址,感悟振兴精神
皖西是一块红色的土地,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革命三大主力红军红四方面军的发祥地,实践团抵达六安后,依次参观了皖西博物馆、苏家埠战役纪念碑、独山镇革命旧址群、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前方指挥部、金寨县革命烈士纪念碑、红军广场、红军纪念堂及革命博物馆等多处红色旧址,深刻感受皖西地区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
作为全国重点博物馆、安徽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皖西博物馆记录了六安为工农运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的巨大贡献;苏家埠战役取得了红军史上的空前大捷,纪念碑将红军意志永世传承,成为广大党员干部、青年学生缅怀革命先烈,加强党性教育的重要场所;独山镇革命旧址群是安徽唯一完整保存着苏维埃时期集党、政、军、文化、教育、司法、经济于一体的县级机构旧址,其中六霍纪念馆记录了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中,皖西儿女用自己的鲜血谱写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刘邓大军指挥部为中国工农红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作出了重大贡献,曾发挥利刃一般的作用痛击敌人,牵制敌方行动,留下一段光辉历史;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步伐参观了金寨县革命博物馆等地,从感人的红色故事、珍贵的文物史料中,真切体会到了金寨“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的光荣历史。
六安市为让革命文物“活起来”,让红色旅游“热起来”,让红色基因“传下去”,不断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方式,让广大人民从耀眼的红色历史中汲取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以金寨县为例,该县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供给,着力推动文物保护与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往日的贫瘠山区变身享誉国内外的红色旅游胜地,老区人民靠吃“旅游饭”走上致富路。
政策解读:联系政府纽带,把握振兴内涵
霍山县作为安徽省六安市唯一被列入省级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的县区,具有典型性和先进性,实践团邀请当地县农业农村局工会主席刘立传、县帮扶移民开发中心孙庆玲副主任以及县群团事业发展中心黄希望主任,给实践团成员深入解读了霍山县实施的“5+2”行动、“138+N”工程、“6969”工程、推动农村产业革命等乡村振兴战略措施。
刘立传表示,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支撑。霍山县利用自身优势,科学谋划发展方向;坚持品牌引导,打开产业销售道路;创新产业机制,发展带贫减贫效果;促进产业融合,推动乡村振兴。目前,霍山县聚焦培优创特霍山石斛、霍山黄茶、毛竹等优势主导产业,打造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积极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除产业振兴外,霍山县统筹推进乡村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面提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乡村振兴“霍山方案”。其中当地《关于推进“人才强县”战略的实施意见》人才振兴政策吸引了实践团的关注,该县建立健全鼓励人才向艰苦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激励制度,对新录用县以下机关事业单位高校毕业生,执行高定工资政策。当地返乡建设人才表示,他们热爱家乡,愿意用自己的毕生之力去服务家乡、建设家乡、振兴家乡。
此次走进政府的学习交流,让实践团成员们了解到,当前,霍山县因地制宜地落实政策内容,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特色作物收成增加,城乡差距逐渐缩小,同时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新乡村,居民幸福感得到极大提升。
实地调研:深入乡村调研,展现振兴成果
为贴近人民群众,真实反映当地乡村振兴政策的落实情况,展现当地乡村振兴战略成果,实践团深入乡村调研,并在附近村落发放调查问卷,走进农户面对面沟通交流。
位于大别山腹地的磨子潭镇地理位置特殊,交通不便,原先从山上到镇上需要3小时,随着2013-2016年红色旅游大通道竣工,使路程缩短为40分钟,极大地改善了该地“村落分散、交通不便”的局面,当地的农产品黄芽茶也因此走出大山,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下符桥镇将文化资源、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深度融合,打造独具特色的圣人林探险乐园、霍山窑陶瓷研究所等产业项目,在乡村振兴中走出了一条文旅、农旅融合共兴的特色之路,实现了“人气+效益+口碑”三重活力的竞相迸发,为全国的乡村振兴战略落实提供了参考。
“我们听说过乡村振兴,虽然不是特别了解,但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生活质量的提高,我们对乡村振兴有信心”,这是实践团成员在附近村落发放调查问卷时一位61岁的大爷说的话。不管是村民语言的直接反馈,还是家里硬件条件改善,或是村民脸上洋溢的笑容,都直观地反映出了当地乡村振兴政策的有效落实,以及给他们带来的巨大幸福感。收集到的调研问卷也反馈出,虽然很多村民对乡村振兴相关政策的了解度不高,但绝大部分村民对当前所在地的住房、教育、环境、医疗、交通等都持满意态度。
至此,机械工程学院“鼋梦”乡村振兴实践团走进皖西六安的行程告一段落。实践团通过参观革命旧址,深刻感受了皖西地区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系统学习六安市乡村振兴政策,把握理解当地乡村振兴政策内涵;深入乡村调研,直观感受乡村振兴战略给当地居民带来的巨大变化。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此刻正值祖国百业兴旺、花团锦簇,我们更应缅怀先烈,赓续红色精神,从先辈手中接过建设祖国的旗帜,奋发图强,用自己的双手,谱写新时代华章;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不仅要学好自身的专业知识,还要和社会需求接轨,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建设中,学以致用、学有所用,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实践团参观革命旧址
走进政府学习交流
深入乡村调研
与农户面对面交流
实践团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