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五期真人图书馆活动在田家炳楼303室如期举行,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人文学院2015届校友王德伟受邀分享他的援藏经历。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姚剑英、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李萍和行知实验班、行知特称团支部30余名学生共同参与了此次活动。
本次真人图书馆以访谈形式进行,嘉宾根据主持人和现场听众所提问题,结合自身经历进行回答。过程中,王德伟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向同学们讲述了自己为国育才为民服务的生动故事。阅读他的生命经历,同学们领会到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精神和人民教师的责任担当的深刻内涵——到祖国最偏远、最贫困的大地上播撒希望的种子。在场的每一位同学都被深深打动。
在分享援藏经历时,王德伟提到,自己初入藏时难以适应,“连续两周发低烧”,高原反应对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甚至到现在,他的床头也时刻摆放着速效救心丸。生活之外,教学工作开展也存在很大的困难。藏地学生从小习藏语而非汉语,语文学习的先天条件不足,有时连基本的沟通都成问题。面对种种困难,他从未感到气馁——生活上,克服高原反应,安于朴素艰苦的生活条件;工作上,他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根据他们的特点去改变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方法。
对于王德伟而言,教育教学不仅仅是要向学生们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特别是在藏地援教,学生们的物质条件相对落后,生活习惯、学习能力、综合素质等等都和较发达地区的学生存在较大的差距,他更要千方百计为学生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寻找优质的教育资源,例如,在和主持人的对谈中,他提到正在与某音频分享平台进行合作,全面翻新校园的图书馆,购入新书,建立电子书库,让学生们有书可读、爱上读书,从中获取精神养分。又如,他认为“教育要利用好社会资源”,不能关上学校的大门,要带领学生们走出去近距离地接触社会,有一次他就带领学生们参观当地的枸杞扶贫产业园,了解生产运作,既使同学们切实领会“脱贫”二字的内涵,也是对他们就业观念的再塑造。
王德伟精彩的分享引起了在场学生的强烈共鸣,来自2017级行知班班长王纪新同学表示:“从上海到西藏,王德伟学长逆风执炬,他在物质和精神上都给予西藏的小朋友莫大的帮助。从西藏到上海,王德伟学长已经帮助他故事中的男孩打开了一扇窗,实现了一段梦想。”学院“行知特称团支部”小教1802团支部书记冉子豪同学谈到:王德伟学长奔赴雪域高原,开展教育援藏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我,在身体和精神的双重考验下,他仍保持了教育人的初心,践行誓言,润物无声。我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教育信念,要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真正做到“心有远志,知行所践”。大家在学长这本“书”中,读到的是责任与使命感,是关爱与情怀,是一位教育者的教育初心与坚韧。
活动临近尾声,2018级行知特称团支部学生代表向王德伟赠送了手绘纪念品,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姚剑英为王德伟颁发了学院“青年成长导师”聘书。
临别之际,王德伟寄语各位学弟学妹,“大学生活是美好的,未来,不必遐思万千,只管定下目标,做好自己,终将会达到理想的自我。”新时代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时代使命,各人的人生目标或许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但只要报定决心,脚踏实地,砥砺奋斗,像王德伟一样将小我的目标融入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就能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
王德伟于2011年进入人文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学习,2015年毕业后入职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现任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团委书记。在校期间,他怀揣教育报国梦想,勤奋学习专业知识,任小教1101班班长、人文学院学生会科创部部长等职务,多次赴河北邯郸市武安县等地开展支教等社会实践活动,荣获“无锡市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2018年8月,王德伟跟随上海市“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队到了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2019年7月,在完成了一年的专职教师援藏后,他又主动申请留下坚守三年,同时担任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团委书记(挂职)。2020年9月,入围上海市“四有”好教师(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名单。2021年2月,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其事迹受到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澎湃新闻等20余家媒体关注报道。
活动现场
姚剑英为王德伟颁发学院“青年成长导师”聘书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