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红色之地遍布中国。在这个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暑假,机械工程学院积极引导学生回到家乡,探寻家乡红色教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
陕西是一片革命沃土,7月21日—7月28日,由陕西学生组建的“拜访革命圣地,探索红色文化”社会实践团前往陕西省富平县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旨在学习红色思想、延续先辈精神、传承革命意志、宣讲红色故事、学习党员品质。
三秦大地葬忠骨黄土坡前望英豪
7月21日,实践团到达陕西省富平县,这里是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的故乡,也是其父亲仲勋先生的故居,作为老一辈的革命家,仲勋先生的故事和精神在这片黄土地上广为流传。从21日—25日,实践团参观了与老一辈革命同志紧密相关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习家大院、纪念馆以及其陵园。在这里,仲勋先生的故事布满红墙。
建党初期的1928年,仲勋先生在狱中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年仅15岁的他心中埋下红色种子,拥有了坚定的革命信念。1932年2月,他组织发动“两当兵变”,1935年9月又与刘志丹等同志挽救了陕北这块在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为之后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地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种敢拼敢打,信念坚定的精神,是他能够在党员生涯中不断进步,不断取得成果的保障,更是值得团队成员、广大青年同志学习的无畏精神。
在抗日战争期间,1936年1月—1943年2月,仲勋先生镇守着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抗日战争结束后,又跟随彭德怀、贺龙等同志转战西北,主持西北局工作,从无怨言,这份坚毅和持之以恒,让实践团队成员感受到了当时陕甘宁革命的不易,更能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的顽强与魄力;在岗期间曾三次蒙冤入狱,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更是长达16年,出狱之后,他未有埋怨,又投入到革命的建设。这种充满善意,一生忠厚老实,兢兢业业工作的品质,对于实践团队成员在生活和学习中,都是一种受益终身的榜样力量。
参观结束,实践团成员罗凯迪同学感慨到:“作为习仲勋同志的后辈,我们要坚决传承他的革命精神,并将这份精神贯彻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而且我坚信,这份精神一定会我的未来带来无限积极的影响。”刘柏显同学说到:“作为当代大学生,习老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励了我很多,也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如今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不只能够享受,更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传承和发展。”
倾听老兵讲故事学习先辈好品质
7月28日,实践团成员起身赶往习近平总书记的家乡富平县淡村镇中合村,对当地的两位老兵进行了采访,也在当地展开对老一辈革命同志的进一步了解与研究。
第一位老兵曾当兵16年,正营级职务,在新疆军区多年执行任务,在维吾尔族的暴乱中曾多次带领队员执行防御任务,并在部队中做过教导工作;第二位老兵有着7年军旅生涯,同样在新疆军区服役,在当地主要做武警工作,曾参加过多次真枪实弹的战役。在采访中,两位老兵为实践团队成员讲述了他们部队生活的艰苦与自律,非常感激仲勋先生的事迹和精神对他们的鼓舞和督促。实践团队成员表示,有机会一定要体验军队生活,磨炼勇于坚持、能吃苦、愿吃苦的精神品质。
在中合村党支部,几位党员向成员们介绍了中合村近几年的发展,从以前的贫困村,到现在家家盖起平房,甚至开着小汽车,已取得脱贫攻坚胜利。现中和村第一书记表示:“在仲勋先生精神的影响下,我们全村人都有着很坚毅的品质,大家为人都很忠厚老实,互帮互助,加上如今政策的大力支持,我们的发展如火如荼,巩固脱贫工作也在顺利进行。”
经历过此次实践活动,实践团队长付亦涛同学总结到:“在这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的时刻,能够有机会参观革命先辈故居,学习红色精神,并且能够有幸采访老兵,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难得的一次机会,我们也受益匪浅,无论是仲勋先生的革命精神,还是老兵同志的坚持精神,或是村支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奋斗精神,都值得我们不断学习和发扬,我相信这些精神也一定会被我们新时代青年继续传承。我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会越来越富强。”
社会实践出发合照
采访老兵
与贺龙林伯渠坐镇后方
中合村党支部开展问卷调查
习仲勋纪念馆门口合照